青少年成长

对孩子的操作是为了塑造另一个自己?

对孩子的操作是为了塑造另一个自己?

最容易建立的操作关系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这种操纵模式,几乎存在于所有家庭中。孩子和父母间的亲缘关系,决定了性格上的趋同性,也决定了一种家庭式的长期存在。从襁褓婴儿走向社会的过程,在一个人生命历程中最有意义。在父母的影响和干预下,孩子会将他人看成一种独立的存在,并学习如何与他人发展双方之间的关系。在孩子与他人发展成为对等的相互共鸣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很会转变成一种相互独立的关系。

 

(图片源自网络)

 

孩子是在父母的要求和意愿下成长的,但他们终究不是同的个体。但是很多父母并没有理解这一变化的真实涵义,他们可能被孩子孩提时的幼嫩和懵懂所蒙蔽。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控制,不一定是个贬义词,因为你也再不好找到一个词来阐明他们这种行为的真正意图。如果一位母亲约束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不让他跑到大街上去,我们不能管她叫过度控制孩子的人,而是说她谨慎。她这是被孩子需要保护和引导所驱使,对孩子进行切合实际的控制。

 

一般来说,性格会随着角色的转变发生变化,一旦成为父母,强迫性格特征就会瞬间显现出来,尽管在之前,他们并没有这方面的倾向。许多父母会将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去,让孩子代替自己实现没有达成理想。这样一来,孩子在他们看来就只是他们“自体客体”,就跟他们所饲养的宠物没有两样。

 

“你是我的孩子,你不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你只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如果家长总是硬性介入孩子的性格成长,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实行纠错矫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摆脱了某种性格和生存上的危险态势,但也是其逆反心理和压抑感的主要来源。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不过是一副变形的躯体和一颗扭曲的心灵。

 

(图片源自网络)

 

过度控制子女的父母很大程度上把自己同一种家长的角色绑在一起,因此孩子独立后他们便觉得自己被出卖和遗弃了。而这种操纵所具有阴险性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孩子的统治是以“情感绑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这样都是为了你!”、“只是因为我太爱你了!”,这一类的话其实都出于一种用意:“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如果你违背了我的意愿,那你就真是个令人失望的孩子!”

 

事业和婚姻成了当下父母和成年孩子间最容易产生矛盾的两大焦点问题。有些父母是在可以规划孩子的事业线,有些父母则会对孩子的婚姻关系采取责备、挖苦和预言其失败的方式进行攻击,这些策略制造的动乱破坏了子女的婚姻关系。

 

(图片源自网络)

 

但是对于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其思想和人格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家长往往很容易将这种独立性抹杀掉,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愿。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快回家吧,要不妈妈生气了!”。大人似乎认为,只要让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听话。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就是企图用自己的情绪操控孩子,很容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心理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易形成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由于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扭曲的人格。

上一篇: 青少年心理如何健康成长

下一篇: 心理学教授说出真相:大学不是人生的起点,工作也不是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