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

就算经历,也不能完全感同身受

就算经历,也不能完全感同身受

人是很神奇的存在,既热心又冷漠,十分之矛盾。这段时间引起极大争论的“女生从货拉拉车窗跳出致死”,在警方经过详细调查还原了案件经过后,网友分成了三大派:中立派、司机派、女生派。

中立派,不发表任何倾向性意见,默默关注。

司机派的大概意思是:司机也不容易,那么长时间才只接了一单,只能赚四五十块钱,提前接单选择绕路也能理解,毕竟司机也没什么坏心思,遇上这事,司机也是太倒霉了!

女生派的大致立场是:女生也不容易,为了省钱自己搬运很多趟,虽然耗时,但完全在规定的时间内啊。而且半夜一个女生坐车,被绕路怎么能不担心?而且是在自己提出多次无果后,采取措施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你说人心冷漠吧,这些持有立场的网友又能够站在某个群体的立场去思考;你说人心暖吧,他们对对方群体的批评又让人感到不适合心寒。就很矛盾。

【图片源自网络】

但拨开表面的层层信息,树立在中央的,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反射了我们过往生活积累的经验和认知,也反射了我们是如何将“毕生所学”套用到其他事件当中。

虽然没有明说,但在这些立场派的评论之下,其实都可以在前面加一句话:“我的经验告诉我”。

  • “我的经验告诉我,司机就是不耐烦了,想多挣点钱”
  • “我的经验告诉我,这女孩就是太多事了,多花几十块钱就没这惨剧了”
  • “我的经验告诉我,司机职业素养不够,再怎么样也不能这么豪横啊”
  • “我的经验告诉我,女孩保护自己是正确的,但这么做确实有点大意了”

 

简直是可以把“我的经验告诉我”这句话套用于一切。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大部分时间,表达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不需要过多的论证分析,都是凭借自己的认知和直觉去表述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每个人的经验都不是完美公式。要说完美,也只能是针对自己的完美,当要套用到别人身上时,基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尤其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环境都巨变了,你的经验,又怎能不过时?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你这么想是不对的,你这么做也是不对的……”拜托,2021年了诶,就不要再用你的经验来统治一切了。没错,你吃过的盐可能是比我吃的饭都多,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只能说明你重口味罢了。

【图片源自网络】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本该在校园学习成长的年龄,突然向家人提出休学的请求。家人很不解,也很气愤,但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还是答应了孩子这个看似非常无理的要求。在家休学一段时间后,女孩他爸觉得总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给女孩找了位心理咨询师,希望老师能看看孩子有什么问题,同时说服孩子停止休学重新回归校园。

咨询师经过几次了解后,发现女孩的成长史有些糟糕。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没一个能称得上对孩子宠爱的。就在这种情况下,女孩还承受着来自妈妈的家庭暴力,因为妈妈患有精神疾病,间歇性发作。

这种暴力一直持续到妈妈因为其他疾病离世。在这期间,没有人出来劝阻,或者说,没有人想过真心实意帮女孩,所有人都理所当然认为不能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计较,因为计较不清。而且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哪有空每天围着孩子转?

说到这里,如果你是一个共情能力强的人,应该能感受到孩子的童年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在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然而,当咨询师出于安全考虑将孩子的情况向其父亲说明后,得到的却是父亲近乎嘲讽的反应。

“那都是多少年前发生的事情了,能有什么影响?而且她还那么小,能记得些什么?她就是不想上学不想学习,现在找借口在逃避!她这么自暴自弃,没人能帮得了她!我当年也是在父亲的拳脚下成长的,现在不是照样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吗?”

很无语,也很无奈。这样的父亲,你能说他是不爱孩子吗?但你又能说他很会爱孩子吗?他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只不过这套规则不再适用了,也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也是一种悲哀吧。

【图片源自网络】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在不断流淌变化,你趟进去,永远都是新的水流。你连自己的水流都无法改变,又怎能奢望改变他人的?

人在当下,无论做什么决定,结局都是后悔。做决定,就意味着面临选择,面临选择,就意味着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它的不足之处。并不存在什么完美选择,因为如果存在,谁还会纠结呢?

所以,不管作为什么角色,朋友也好,家人也好,父母也好,在对方需要你的时候,给到支持就对了。共情能力再强,也会有“失算”的时候,经历再相似,也永远存在差异。不追求完全的感同身受,你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安慰。

上一篇: 青少年心理成长

下一篇: 心理学教授说出真相:大学不是人生的起点,工作也不是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