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

如何深入浅出地跟孩子讲道理?

如何深入浅出地跟孩子讲道理?

第一个话题,是关于复盘。

上次讲到,我和小米制定了一个每天8:00到学校的目标,以及6:55起床,7:50出门的规划。

第二天早上,我又送他上学,出门的时间是7:48。我就跟他说:哎,祝贺你啊,今天很好,本来我们是预计7:50出门的,但你今天提前了2分钟,恭喜啊!恭喜你之后呢,今天咱们要做个复盘。

小米现在在学围棋,他已经是围棋的业余一段了。所以我跟他说,复盘这个概念,其实就来自于围棋。就是一盘棋下完以后,我们再来看一遍:刚才我们的每一步棋,哪些其实还可以有更好的下法,这就叫复盘。

复盘是提升自己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如果缺少复盘,我们能学到的东西就少多了。

于是我们就来复盘看看,今天出门提前了2分钟,究竟是在哪里提前的?

昨天我们经过计算,调整了规划,今天你也在行动上做出了改变:我们把起床时间改到了6:55;今天早上你果然在6:55,闹钟一响就起床了,特别棒!然后今天早上我们居然是7:48,提前了2分钟出门,所以要祝贺你!

但是只看结果还不够,我们还要对规划和执行做一个分析,看看各个环节哪个可以做得更好,哪个需要保持,哪个可以换一种方式做,以及哪个不再需要做,这就是复盘。

最大的提前发生在哪里呢?发生在吃饭环节。昨天我们把吃饭时间调整为20分钟,但今天早上实际只用了10分钟,也就是吃饭时间其实是大大减少了。

那为什么吃饭时间大大减少了呢?因为今天早上吃的东西比较方便,才节省了时间。

哦,原来这是一个例外情况。节省时间,并不是因为能力的提升,而是因为食物的变化。它在执行层面是一个例外,是一个“奖赏”。

所以我们应该把它放在一边,不需要调整规划,吃饭时间还是规划为20分钟。

既然今天花在吃饭上的时间减少了10分钟,那么理论上我们应该是在7:40就能出门的呀,为什么7:48才出门呢?那一定是有地方多花了8分钟。

我对小米说,你看,这就是复盘的好处。我们不能最后笼统地得出一个结论,说结果是好的,所以今天咱们做得不错。咱们得分开来看,有哪些事情,其实做得是比原来好了,但其实还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如从前。

加总的结果好像是略好一些,但其实分项来看,是有好有差的。这样我们才能得出结论说,什么事情继续做,什么事情要换一种方法做,以及什么事情不要做。

那什么地方多花了8分钟呢?

噢!他说,是在吃饭之前。因为早饭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多等了8分钟。

这样我们就又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上的问题,就是等待的8分钟是无所事事的休息,还是安排别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后面收拾书包,或者上厕所等这些事情提前。如果这些事情提前做了的话,最后出门的时间就可以早于7:48了。

所以呢,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就是:第一,吃饭的时间不需要调整;第二,从安排设计上来说,在早饭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可以把收拾书包等这些动作提前,统筹使用时间,总体效率会更高。

这就是我们说的要做复盘。复盘之后,我们的工作会改进,效率会提高。

第二个话题,是关于持续前进的重要性。

什么叫“持续前进的重要性”呢?我给他举了个例子:比如我们两个开车比赛,你开车每小时80公里,我开车比你快一点点,每小时85公里,每小时比你多跑5公里。然后我们就开始比赛啦。

从出发开始,我就一直在你前面;5个小时以后,我已经领先25公里啦,已经看不到你啦!我就特别高兴,享受着冠军的感觉。

忽然我想,我停下来喝杯咖啡吧。然后,我就把车停下,本来打算只花5分钟买杯咖啡的,但下来发现,哎呀,这地方真不错……结果一不小心,休息了2个小时。

2个小时你已经前进了160公里了。减掉之前我领先的25公里,现在你领先我135公里。我每个小时只比你快5公里,如果你不停下来的话,那么这135公里,我一点不休息也要追27个小时了。

也就是说,就因为停下来休息了2个小时,我需要没日没夜再开一整天多,才能追上你……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他什么道理呢?就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不停下来,比速度快要重要得多。

我还给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你看在高架桥上,路况的标识有绿颜色、黄颜色和红颜色。如果是黄颜色的标识,就不用特别担心,因为黄颜色说明车子还是一直在动的,只要在动就是前进的。

虽然这时你觉得慢,但车子毕竟还在前进;可一旦停下来,停车的时间乘以车速,落后的距离就可能非常大了。

所以这个道理就是“宁愿慢,不能停”。

第三个话题,是关于延迟满足。

小米很喜欢玩一个叫“Mine Craft”的策略游戏,但我们平时不给他太多时间玩。有一天早上送他上学时,我就借机会给他讲“延迟满足”的道理。

我说:我以前读过一本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叫《少有人走的路》,我还为它写了推荐序。这本书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延迟满足”。

斯坦福大学Walter Mischel博士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测试人员拿了一些棉花糖,分给一些小朋友说:每个人先发一个棉花糖,这个棉花糖归你了。我们要离开15分钟。这个棉花糖你们可以现在就吃掉,也可以等15分钟,我们回来以后再吃。如果你能等到15分钟以后再吃,我们就会再给你一个棉花糖,这样你就一共有两个棉花糖了。

然后测试人员就离开了房间,通过摄像头观察这些小朋友的表现。

小米,你说,这么好吃的棉花糖如果放在你面前,你会不会马上吃呢?

那些做实验的小朋友,有些能忍住,有些忍不住,就把棉花糖给吃了。测试人员把这些小朋友分类,记录下来,跟踪观察他们多年后的成就。发现最后能坚持住不吃棉花糖的小朋友,后面普遍都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而那些想吃的时候马上就吃的小朋友,后来普遍都过得比较平庸,碌碌无为。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能够坚持住的小朋友,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特质,这个特质就叫做延迟满足:他不是立刻就要满足当下的愿望,而是能够为一个更大的目标、更久远的成功,而抵抗住当前的一个诱惑,这就叫延迟满足。

我又给小米举了个例子:比如周五要考试了,今天是周四,晚上要放映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看。

这个时候呢,有的小朋友就忍不住,不管不顾,今天就一定要看,这样的小朋友就没有延迟满足的能力。他今天看了动画片,影响了复习,周五的考试可能就会受到影响,然后还可能影响他后面的学业,甚至其他的发展机会。

有的小朋友就能忍住,今天专心复习,明天考完试以后再看。他们未来可能就会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更大的成功。所以,这个延迟满足的能力,对我们的未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玩游戏也是一样。游戏可以玩,但是要懂得延迟满足:把它规划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然后用计划内的时间来玩,而不是什么时候想到,就马上玩。

我经常出差,每年要飞来飞去很多次。但我只要在上海,都会坚持做一件事:每天早上,送我的儿子小米去上学。

小米的学校离我家不远,走路过去大约5、6分钟,每次走在这段路上,我都会利用这5、6分钟,跟他聊一个话题。

我之所以不管前一天睡得多晚,都要坚持送他上学,是因为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亲子时间,我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跟他沟通和传授一些观点,教给他一些概念。我称之为:5分钟育儿学堂。

它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即使跟小孩子,也是有道理可讲的。而且,因为孩子小,更要教给他本质思考的能力,教给他底层的逻辑,教给他大的原则,通俗易懂地、明明白白地把这些道理告诉他。这些道理,会成为他成长过程中,认知模型的框架。

商业的逻辑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跟小米,在共同学习和成长。

上一篇: 青少年心理如何健康成长

下一篇: 心理学教授说出真相:大学不是人生的起点,工作也不是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