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

爸爸妈妈想再要一个孩子,我只有默默承受

爸爸妈妈想再要一个孩子,我只有默默承受

父母与子女之间永远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但这不是父母可以用来给孩子施压的借口。

 

现在,全面二胎政策开放,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添二胎名正言顺,忧的是再养育一个孩子成本太高。许多父母摩拳擦掌准备要第二个孩子,但也有些父母他们既定人生计划就是只要一个孩子,二胎政策反而给他们施加了压力。而除了父母,孩子也是承受巨大压力的一方。

 

一、

难以想象21世纪还有人执着于“生儿子”这件事,但这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阿英不算大龄,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是当时家中唯一的孩子。但从小的经历就让她深刻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父母的心头肉,始终是那个“还未出生的弟弟”,阿英的父母一直都在为生儿子悄悄做准备。阿英总会被父母问到:“给你生个弟弟好不好呀?”只有八九岁的阿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她知道说不好会伤了父母的心,说好阿英明白这并不是自己的真心话。所以阿英还是一如既往,露出懂事的微笑然后说“爸爸妈妈觉得好就是好”。

 

其实,阿英回头想想,自己并不是反对要有弟弟,她真正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是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和态度。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真正讨论过为什么要有儿子这件事,但阿英却从小就意识到,自己“被迫”要有弟弟,只因为自己是女儿身。所以,打记事起,阿英就知道爸爸妈妈并不爱自己。尤其是爸爸,在醉酒之后甚至会亲口说出“我一点都不疼爱你”这样的话,而妈妈虽然不会说这样的话,但却事事处处都在为“还未出生的儿子”考虑,甚至不舍得给阿英花钱,要把钱都攒给“弟弟”。而无论自己做的多好,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时间久了,阿英甚至开始为自己“不想要弟弟”的想法感到愧疚,开始陷入疯狂的自我纠结和痛苦中。

 

阿英一直有个疑问:怎么就能保证自己一定会有个弟弟而不是妹妹呢?这也是爸爸妈妈闭口不谈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满心欢喜等着迎接儿子,想都没想过再是个女儿要怎么办。那时起,阿英就有深深的恐惧:万一自己多了个妹妹,这个家庭的走向会是如何?终于,到了揭晓答案的“神圣时刻”——阿英的妹妹呱呱坠地。那一刻,她读不懂父母脸上的表情,也不敢去问。占据她思维的,是“我跟妹妹以后怎么办?”没过多久,父母离婚了,家散了。这让阿英觉得费解又好笑,“看来孩子并不是维系婚姻的纽带,儿子才是啊!”

 

二、

小楠比阿英要幸运点,作为独生女的她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来自父母的所有的爱。

 

事情改变于小楠刚上大一的那一年。那是一个普通的寒假,小楠早早买好了回家的车票,父母也如约而至在车站接到了她。从上车开始直到家,小楠都在兴奋地向父母讲述着大学奇妙的新生活,父母也替小楠高兴。然而,饭桌上的一席话让小楠不知所措。妈妈突然小心翼翼地问:“小楠呀,你觉得,再给你生个弟弟或者妹妹怎么样?”

 

小楠楞了一下,抬起头看了看爸爸妈妈,觉得气氛稍有些严肃,也觉得妈妈并不像是兴起才问这个问题。小楠没说话,饭后找到妈妈,坐下细聊才知道,妈妈已经怀孕了。这让小楠的处境十分尴尬,因为自己要当姐姐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多说其他的也无用。父母这会儿征求自己的意见,更多是为了把这件事委婉地告诉小楠。而且父母说:“小楠,你是爸妈的心肝宝贝,可是只有你一个孩子我们始终不放心,总觉得再有个孩子比较好,这样爸妈老了以后也有人在身边陪着你,你说是不是?”这下小楠更没有理由表达发对意见了,“你看,爸妈这都是为你好啊。”

 

可是,这巨大的年龄差真的没有任何影响吗?10个月后,小楠迎来了自己的妹妹,胖乎乎的脸蛋惹人怜爱。现在每到假期,小楠都会带着妹妹出来玩耍散步,姐妹关系很好。但是,谁又曾替小楠想过,妹妹的以后到底谁来保驾护航?爸妈已经五十多岁高龄,妹妹二十岁的时候父母都已迈入老年。也许正值妹妹需要家里支持的年纪,却发现父母已老,能帮靠的只有小楠。小楠也已四十多岁,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真的有精力和能力全心全意投入到妹妹的成长中吗?

 

小楠不敢继续想下去,眼下她能做的只有陪好爸妈陪好妹妹。那些不确定的未来,只能留给自己思考。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念想,在计划生育的年代生二胎是很多家庭的梦想。当条件成熟时,父母不应该成为唯一的决策者,因为“二胎”要走过每位家庭成员的一生。想要儿子也好,想多生一个也罢,但请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更不要在二胎还未出生之前就剥夺其他孩子被爱的权利:她们渴望得到的,是尊重和平等的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站平台无关)

上一篇: 青少年心理如何健康成长

下一篇: 心理学教授说出真相:大学不是人生的起点,工作也不是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