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

只有内心强大,才能所向披靡

只有内心强大,才能所向披靡

究竟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不再脆弱敏感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也是多数时候我们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内心强大”可以说是很多人的终极目标:它让我们遇事不再轻易害怕和恐惧、原来不敢想不敢做的事现在有勇气去尝试、脱离主流群体也不会感到被抛弃或放弃、再没有什么事情能将我们轻易击垮。每个人对“强大”的理解不同,因此选择“变强大”的方式也不同。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小编心目中能得到自我成长、能让内心变强大的几种方式。

 

不和别人作比较,和自己作比较

A刚大学毕业不久,找了份还不错的工作,但他自己其实内心还是有遗憾的。因为以他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来说,原本可以进一家比现在更好的公司,但无奈被爸爸妈妈说服回到南方老家,没能留在北京,所以选择不多的情况下进了现在的公司。

A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和悲伤都建立在和别人比较的基础上。每当他在工作中受挫时,他就想起自己在北上广打拼的同学,觉得他们的做的才算是工作,自己上的班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于是越想越生气,对自己的现状及其不满意,还把情绪带到工作和家庭中,爸爸妈妈也为他着急。每当想起这些同学,A就觉得自己是个loser, 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可是,当他平静下来的时候,看看周围每天朝九晚五一起上班的同事,A忽然觉得自己也还过得OK,毕竟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过着差不多的生活,而且当年的同窗有些人的工作还不如自己呢。这样想想他觉得平衡了许多,于是又开始不痛不痒的工作和生活。

A这样的思维看上去好像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的方式,而且生活中很多人都像A一样在不停说服自己。可是,A犯了一个错误,他不该以别人为基准去衡量自己。试想一下,如果A从朋友圈或者别人口中得知北上广的同学又双叒叕升职加薪了,他的心态岂不是会崩掉?于是他只能从那些看上去比他弱的人身上找存在感,可怕的是这个底线会越来越低,而A也会不断降低对自我的要求,最后就可能会变成自己眼中原来那些本不如自己的人。

万事万物都在变,A永远无法从别人身上找到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真正值得做的比较,是纵向比较,是原先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之间的较量。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取得了哪些进步,又有那些地方值得改进。杨奇涵说:“每天我都问自己一遍,今天的我有没有比昨天更博学”。我们不用问有没有更博学,我们就问自己“今天的我有没有比昨天进步”。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成长。

 

抓不住的不再强求,留得住的就是美好

生活,就是在不断的失去和得到之间砥砺前行。然而,得到带给人的感觉是满足的,失去的感觉就不会让人那么舒服了。所以,我们总是惊喜于得到而又对失去感到害怕和恐惧。这就导致我们容易忘记珍惜眼前的来之不易,而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那些看似美好却不可得的事物。可是,失去并不一定意味着损失,失去有时反而是一种馈赠。

B刚结束了一段爱情长跑,但迎接她的不是结婚,而是分手。B始终不能理解谈了5年的对象怎么舍得提出分手,而且没有给自己明确说明分手的原因,然后就那样离开。所以B 想尽一切办法要联系到男朋友给自己一个说法。很多方法都试过了,很多人都找过了,可就是联系没有男朋友的任何消息。最后,B不找了,她放弃了,因为她想明白了,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哪还需要找那么多借口?现在分手了也挺好,至少没有走到自己最看重的婚姻的那一步,如果那时候男朋友成了落跑新郎,自己可能怕是要疯掉。想到这里,她还有点感激自己的前男友,没有给自己的人生造成遗憾。

“是你的走不掉,不是你的强求不来”。这句话其实挺有道理,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面对自己渴望得到的人和事时就直接放弃、放任它自由发展。相反,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拼搏。只是,如果我们努力了,也挣扎了,最后察觉还是要失去,不如就此放手,这也是一种洒脱。不为难自己,也不为难别人,把精力留在更值得的事情上,去收获其他的美好。

 

拥抱悲伤,和悲伤的情绪和解

我们每天都在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让自己更开心和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新年快乐”“祝你每天都开心”……送出的祝福和收到的祝福总是充满正能量且美好的。但是,我们需要的真的只有开心和快乐吗?又或者当我们没有办法消化这些美好的祝福时,该怎么办?奇葩说最近一期的辩题很有意思--------如果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忘情水”,你要不要喝?辩手马薇薇说的一段话小编很有感触。她说自己有一段时间,内心住着一团祥云。看似风轻云淡,但她接着说,这样的状态下她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没有想法,也没有任何的情绪反应。

拿悲伤的情绪来比喻。忘掉悲伤、将悲伤的成分剥离,可能是能让我们短时间内寻找到快乐的方法。可是,下一次悲伤来临的时候呢?每一次的悲伤我们都能选择去遗忘去抽离去逃避吗?不是的。最好的治愈悲伤的方式不是忘记,而是接纳痛苦,和痛苦和解。悲伤的情绪也是有意义的,它让我们思考、感悟和成长。如果我们可以和悲伤做朋友,那往后的日子里面对挫败和不堪,我们将不会轻易屈服。

上一篇: 青少年心理如何健康成长

下一篇: 心理学教授说出真相:大学不是人生的起点,工作也不是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