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

鼓励孩子的“破坏行为”

鼓励孩子的“破坏行为”

      小明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他喜欢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于是父母给他买了许多。但每次刚买回来的新玩具,过不了几天就会被小明拆的七零八落。

      无论父母怎么教育,小明依然我行我素,无奈的父母只好默许孩子的“破坏行为”,自我安慰道:“或许等孩子长大了就不会有这样子的坏习惯了”。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父母发现小明的“破坏行为”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的严重,之前喜欢拆解自己的玩具,现在甚至开始破坏家里的许多物品,比如有时候,他会提着一个塑料桶,跑到阳台上去用锯条锯开;会把家里刚买的新电脑的音响拆开一探究竟;甚至将父亲收藏多年的钟表拆解。

      面对这一问题,小明的父母再也无法视而不见,在言语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惩罚、斥责、强行控制等方式来减少小明的“破坏行为”。而这一行为也导致父母与小明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张。

      很多家长都面对过孩子的“破坏行为”。但事实上,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这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在这一时期,儿童对客观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努力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外界事物,因而时常会对许多东西产生拆解行为,这也是儿童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一种体现。

既然“爱拆东西”是孩子成长阶段的正常行为,那么对于孩子这样的“破坏行为”,家长又应该如果应对呢?

      首先,作为父母应该正视孩子的这一行为,要认识到破坏并不是孩子的本意,了解客观事物的真相才是他们的目的。要用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探索行为,不必为此焦虑与紧张,更不能通过恐吓的方式来限制孩子的行为,这样很有可能会扼杀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浇灭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相反,积极鼓励孩子去探索,让孩子的每一次“破坏行为”对他们的成长都能够起到实质的帮助。

      其次,父母可以适当参与到孩子的“创作过程”中去。孩子的“破坏过程”,是一个手、眼、脑并用的过程,这对于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是极为有益的,当看到孩子在拆心仪之物时,不妨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一起讨论其中的奥秘,并且鼓励孩子能够将拆开的物品恢复原样。

      最后,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在鼓励孩子的“破坏行为”之余,家长们还要多提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去猜测与尝试解决。比如,看到皮球一拍就会弹的很高,如果把气都放掉了还会弹那么高吗?手机是如何实现远距离相通的呢?在提出问题后,家长应该继续带领孩子从“破坏”中寻找答案,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孩子的成长。

上一篇: 青少年心理成长

下一篇: 心理学教授说出真相:大学不是人生的起点,工作也不是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