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

从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谈儿童情感发展

从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谈儿童情感发展

 

《我的前半生》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守所中写的“反省式”自传,溥仪作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有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3年,之后任伪满洲皇帝13年。这本书是溥仪对自己一生的回忆,从他的视角见证了现代社会的变迁。但是今天我们不去评论他的悲喜一生,而是节选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为示例分析一下人类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图片源自网络)

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提到自己早期宫中的生活常态,即被周围人宠爱着,下人们更是唯命是从,到他11岁的时候,每逢他发脾气的时候太监就会遭殃,每逢他高兴的时候就会拿太监取乐,责打太监已成为家常便饭,溥仪对那个时候的性格描述就是冷酷无情,惯发威风。任谁劝也劝不过来。

他的童年期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嗜好,最大的乐趣就是恶作剧。在他八九岁的时候,为了试探太监是不是真的顺从天子,就让一个太监吃地上的脏东西,结果太监顺从的吃了地上的脏东西。还有一次拿气筒对着一个老太监喷水,老太监不敢动,结果老太监差点被冷水激死过去,最后还是救活过来。

他在文章中说道:周围的人们都是逢迎和百依百顺的样子,就养成了他虐待别人去了的恶习。即使他的老师与他讲解仁术之道,使用过去圣明君主的实例劝导他,对他来说都没用。而惟一能阻止他这种恶作剧的就只有他的乳母了,她虽然不识字,不会讲什么仁恕之道,然而她那朴素的语言和普通的道理却常常使溥仪感到她的话是不好违拗的。

(图片源自网络)

有一次,溥仪偷偷把铁砂子藏进一块蛋糕里,准备"赏"给一个太监吃。

这事恰巧被乳母看见,就问溥仪:“老爷子,那里头放了铁砂子可叫人怎么吃呀!”

溥仪说:“我要看看他咬蛋糕是什么模样。”

“那不崩了牙吗?崩了牙就吃不了东西,人不吃东西可不行啊!”溥仪想想也对,就停止了这场恶作剧,使那个太监免遭一场灾难。

还有一次,溥仪玩气枪,用铅弹向太监的窗户打,看着窗户纸打出一个个小洞,觉得很开心。太监们无法,只好把他的乳母喊来,乳母对溥仪说:“老爷子,屋里有人哪!往屋里打,这样伤人哪!”这才使溥仪想起屋里还有人,人是会被气枪子弹打伤的,就住了手。

  溥仪回忆乳母的规劝,十分感慨地说:“只有乳母告诉我,别人和我同样是人,不但我有牙,别人也有牙,不但我的牙不能咬铁砂,别人也不能咬……不但我有感觉,别人也有感觉,别人的皮肉被铅弹打了会一样地疼。这些用不着讲的常识,我并非不懂,但在那样的环境里,我是不容易想到这些的。因为我根本就想不起别人,更不会把自己和别人相提并论。别人在我心里,只不过是‘奴才’、‘庶民’。我在宫里从小长到大,只有乳母在的时候,才由于她的朴素的语言,使我想到过别人同我一样是人的道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溥仪在内心深处对这个乳母的依恋,这就是心理的资本,这种心理咨询都是母乳对溥仪的关爱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情感依恋。因此,给各位准妈妈一个建议,在孩子的出生年,再苦再累都要自己抚养孩子,如果需要奶奶或者姥姥来带孩子,一定要在孩子成长到一岁半以后。

(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一岁半之前自己没有亲自带孩子,否则作为家长的你就丧失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控制力。如果孩子是奶奶带大的,等孩子长大上学,当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回家第一个找寻哭诉的对象就是奶奶,如果妈妈和奶奶发生冲突,那么孩子就会在心里恨自己的妈妈,反而向着奶奶。也就是说,作为妈妈怀胎十月不如刚出生头一年的亲自抚养。

孩子早年与母亲的相貌声音形成了一个快乐连接关系,那么,当孩子长大之后不管怎么顽皮,都会给母亲留一个空间,形成对母亲的信任以及依恋。

上一篇: 青少年心理成长

下一篇: 心理学教授说出真相:大学不是人生的起点,工作也不是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