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

“我们是这样的咨询师”

“我们是这样的咨询师”

刻板印象难以消除,在很多场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对某种职业怀抱着刻板印象,对某一区域、某一类人,也戴着“有色眼镜”。刻板印象并不总象征着恶意,它不过是我们多年来生活经验和积累所形成的一种认知思维。谁都有可能被刻板印象过,也有可能刻板印象过别人。

 

作为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经常会被问到几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是不是我做几个动作你就能看穿我了”、“怎么样跟喜欢的人谈恋爱”、“你们是不是见过很多的精神病患者”······刚开始会觉得不可思议,后来仔细想想这不就是这个专业留给别人的刻板印象吗?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心理行业从业人员最经常被问到的那几个问题,如果可以,希望能改变大家对这个行业的一些固有的看法。

 

(图片源自网络)

 

“你们见过很多的精神病患者吗?”

 

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有些许无奈。因为这表示还有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存在一定误解。如果你去医院的时候有观察过,会发现心理科和精神科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科室。

 

医院之外的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处方权和诊断权的,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但只能使用自己擅长的疗法为来访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因此在面对的对象上,绝大部分都是面临着一般心理问题的个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不会接触到严重心理问题患者及精神病患者,只是是当这类来访者到访时,咨询师要格外注意,在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之内,为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并提醒来访者必要时去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而对于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辅以心理咨询才是恢复的最佳方式,因此,作为心理咨询从业者,还是会接触到有重性心理问题和精神困扰的来访者的,只不过这部分来访者的占比并不是很高。不管是心理工作者还是精神领域的工作者,最终的目的都是研究和理解所有的心理现象,不论正常或是异常。

 

(图片源自网络)

 

“你是不是正在剖析我?”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识别人的书籍,《学会微表情读懂身边人》、《TA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什么》、《FBI教你读心术》云云。确实,透过表情、微动作、肢体语言,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内心有一定的解读,但是,通常这只会发生在咨询过程中。

 

咨询不是简单的对话,它需要咨询师100%投入,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去帮助来访者,其实是一件很消耗内力的事情。所以,当脱离开心理咨询的环境时,咨询师会把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用来做其他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把自己捆绑在“分析人”这个层面。试想一下,如果心理咨询师每见到一个人就要把对方分析一通,岂不是很累?

 

但是,由于常年的工作习惯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剖析个体”成了咨询师的第二天性,他们可能会倾向于将遇到的人进行评估。但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趋势,对普通人来说,我们习惯于在固有的观念和思维中对坐在对面的人进行初步考量分析,而咨询师和精神分析师则是在所学有关人、人格、精神病理学的框架范围内,对人进行习惯性的考量分析。与咨询室中的剖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图片源自网络)

 

长期吸收负面情绪,你会不会也“抑郁”了?

 

其实,这既算是一种误解,又不算是一种误解。作为咨询师,每天要帮助来访者处理大量的负面情绪,处理情绪的过程不可避免先要接受这些情绪。对新人咨询师来说,如果不能快速接收和处理负面情绪、陷入到情绪的陷阱当中,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都是一种危害,也就很难帮助来访者处理情绪了。这也是很多人在尝试后放弃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原因。

 

但对已经有很丰富的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来说,与拥有负面情绪的患者相处,并不会将他们也拽入情绪的旋涡当中,咨询师有能力在处理来访者情绪的同时确保他们自己不被负面情绪所感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丢失同理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本着相互信任的原则,是寻求支持和给予支持的过程,当咨询师与来访者甚至是患者相处时,所有的一切偏见都不复存在,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以精神的面貌和姿态,让来访者在咨询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上一篇: 良好作息的心理益处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