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

何为真相?真相可能只是我们的偏见和价值观

何为真相?真相可能只是我们的偏见和价值观

我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一般来讲,原来一个普通的微信公众号一天只能发一条信息,疫情期间,申请的话,一天可以发六条。

 

这个一方面是好事,可以把更多的新闻和故事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有弊端,过多的信息和渲染,容易让我们信息超载,陷入手机不能自拔,似乎疫情就是生活的全部,忽略了身边的生活,身边的人和事。

 

可是身边的现实生活是我们心理能量补给的重要一站,从而容易让我们长期陷入一种“疫情”能量场,而不能跳出来,感受当下的生活、思考未来的可能。

 

这么多的信息,我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相,不知道相信什么,不知道如何相信。

 

另外,更关键的是,疫情这面镜子,照射出的不仅仅是灾难事实本身,这里面折射出的偏见与价值观,让平时戴着面具的人们,穿上了“皇帝的新装”,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对抗,大家都把彼此看得清清楚楚。灾难一过,再次相见,或相谈甚欢,或云淡风轻,但觉物是人非。

 

一、错失恐惧让我们更加焦虑

 

信息超载的原因,不只是信息本身太多,更关键的是我们对信息的过滤失效。这就是很多人反映的:“我也不想每天沉浸在疫情信息中不能自拔,但就是停不下来”。这种“停不下来”的现象也叫错失恐惧,即担心错失某些可能的重要信息或新奇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

 

为什么会产生错失恐惧?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心理调节受阻时,容易产生错失恐惧。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的存在依赖于三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疫情发生后,我们会产生失控感、无力感、疏离感等,三种基本需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此时就希望靠更多获取信息去补偿基本需要,担心失去了什么信息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其次,担心被他人排斥,担心其他人都看了但自己却不知道,大家都在聊疫情信息,如果自己不看,就没办法跟别人对话和交流了;

 

还有,需要一种“同在”的感觉,比如看“方方日记”,通过看固定的一些信息,有一种和疫情“同在”的感觉,这种“在场感”或“临场感”可以让自己获得了某种存在的价值和责任。

 


因此,可能不是简单的想少看就能够少看,而是要解决错失恐惧的那些原因,寻找多元化的补偿心理需求的方式,而不仅仅靠关注疫情信息这一种方式。简单来说,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很重要,哪怕是好好地洗个澡、看十分钟书、给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

(图片源自网络)

二、真的是为了真相吗?

自己为什么要关注疫情信息?

 

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回答:为了真相!是的,我们绝大部分人关注疫情信息,都是怀着非常朴素的情感,都是抱着善意,都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和更美好的社会着想。我们的动机是好的。

 

但是,在自媒体时代,对于很多人来说,判断真相是困难的,虽怀着追求真相的目的,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跑偏,也可能会慢慢被带偏。

 

自我验证会让真相跑偏。

 

自我验证理论指出,人们一旦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就会努力去证明这些观念。在这种自我验证的影响下,我们便会只追求符合自我推测的“真相”及其相关的证据,而对其它与自己观念相反的证据和事实视而不见。

 

比如,之前有一张地上堆满手机的图片(配文:这是殡葬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而他们的主人全已化为灰烬 )在网上引起强烈情绪。事后证明是谣言,但是为什么不少人会信呢?因为大家心里已经有了这种预设了。

 

这样的连锁反应就是,可能我们慢慢从追求事实真相到更多追求吸引眼球、具有轰动效应的所谓的“瓜”,而且可能还会期待反转,如果某件事情简单结束了,就会推测背后可能有更大的阴谋。

 

这时,真相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某个信息是否符合自身的心理习惯、是否能够满足情感需求、是否能够符合某种预期。

 

真诚与责任会带偏真相。

 

对于疫情,我们更倾向于喜欢带有情感的东西、细节的信息,这样显得真诚,显得富有责任,而真诚和责任是我们非常认同和渴望的。与其说追求真相,不如说我们在追求真诚的声音,更愿意相信真诚的声音,真诚的声音就是责任,就是正义,就是真相。真诚和责任当然没有错,但是真诚和责任并不等于真相。基于真诚和责任,我们可能会想要急迫地帮助他人,找到“解药”,对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事情、并不熟悉的领域(如病毒传播、零号病人、治疗药物)发表看法,最终产生误会、引发不满。

 

而我们看到相关的信息,也倾向于转发,以此觉得自己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

 

疫情是一面大的镜子,照出来的可不只是党政干部的能力,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态度、偏见和价值观。是左的还是右的,是否有基本的同情和悲悯,是攻击还是善意,是追求朴素的价值还是身份利益,都看得一清二楚。每一个转发、每一个看一看,每一个评论,都在证明自己是怎么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

 

三、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

 

既然有可能会跑偏会被带偏,那如何去获取真相?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美国的两位资深记者比尔·科瓦奇(Bill Kovach)和汤姆·罗森斯蒂尔(Tom Rosenstiel)提出了六步质疑法,让我们分辨谣言,获得事实真相。

 

1.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对信息进行分类,是事实核查、事件记录还是主观评价?发现其潜在的动机。

2.信息完整吗(谁、何时、何地、为什么、怎么样)?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

3.信源是谁/什么?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

4.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

5.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

6.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

 

当然,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和足够的时间对于每一条新闻、微博或公众号文章都按这个步骤去进行检查和怀疑,但对于重大的、对于自己情绪影响很大的信息不妨进行核查。

上一篇: 良好作息的心理益处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