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

揭开“吹嘘”的神秘面纱

揭开“吹嘘”的神秘面纱

“小陈人挺好的,但就是爱吹嘘”,这是大家对小陈的普遍评价。倒也不是吹嘘,因为他说的事情确实真实且存在,但有个问题是,他讲的大多事情,都是关于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而他和别人唯一的链接,只是存在某种朋友或亲戚关系。

“我表叔前段时间刚买了奔驰最新款,家里都有5辆车了,简直豪横”;

“我认识XX局的副局长,前段时间刚跟他们一伙人一块吃了饭”;

“老张家的女儿结婚的时候,她爸给了700W的嫁妆,看看人家这家底多厚实”

诸如此类的发言,每次聚会或者聊天的时候总会听到。经常听的人已经习惯了,而初次听的人总会觉得不舒服。其实仔细想想他说的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都是在陈述事实,但给人的第一印象,却不是那么好,只会让大部分的听众觉得他是在吹嘘。

图片源自网络

要是问主观想法,没有人喜欢吹嘘。但这种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却一直存在。对经常吹嘘的人,大家的态度也都是敬而远之。严格意义上来讲,吹嘘其实并不是件坏事,它是自我推销的一种形式,也会让个体在此过程中获得优势,进而达成一定的目标。但同时,吹嘘也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寻求听众的认可和掌声后,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反馈。

如果听众有足够的信息能够客观评价对面“吹嘘者”所说的内容,那这些信息其实无伤大雅。但如果听众没有这样的能力,那就该停止类似的行为,因为这对建立的关系反而是种伤害。

吹嘘者抱有的想法,可能是为了管理和预测来自听众的反馈,认为激情的自我展示能够换来相应的预期。但他们忽略了“同理心差距”:吹嘘者将自身激起的积极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却没有意识到听众其实可能并不像自己那样在乎。

图片源自网络

吹嘘,是一种骄傲的表达,但真实的骄傲和傲慢是有区别的:前者建立在努力获取成就的基础之上,而后者则是建立在个体内在的优越感之上。这种区别可以从吹嘘者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如果对方是吹嘘,那TA在说的时候很可能是在盯着你看,仿佛是要从你这得到肯定的验证。

部分吹嘘者不需要来自听众的反馈,但大多吹嘘者是有一种不安全感的,他们需要听众同意自己的观点,试图通过寻求赞美等策略来得到认可,而借助第三方,尤其是有权势和声望的第三方,则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自我需求。

这种炫耀名声式的策略其实是种自我局限。最终有敏锐观察力或有足够判断能力的听众可能会问:“你到底在干什么?”。因为吹嘘而成名可不是一件好事,本末倒置了。也许有听众能暂时性地被吹嘘者所说的内容“打动”,但心理上的安慰终究是自己给自己的。与其花时间和心思在别人身上,不如创造属于自己的资源成就。

 

上一篇: 良好作息的心理益处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