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

自己比别人更聪明?

自己比别人更聪明?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但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样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样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能够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明白这木桩的位置,所以能够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

 

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觉得在单位里例子比别人更高明一些,自己比别人付出的更多,领导太偏心……。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自我服务偏差”,就是说人们习惯于将肯定的结果归于内部原因而将否定的结果归于外部原因的倾向。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屡屡发生,比如家中有兄弟姐妹的,是否觉得与兄弟姐妹相比,自己对年迈的父母赡养更多;再比如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了解和理解他人,要多于他人理解和了解自己,同时也认为,我们比别人更了解自己。

 

但是对某些那些习惯于归因于内部,稳定和可控性的人来说,这种情况恰恰相反。个人的生活中的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对学习和工作有更多的目标,喜欢在困难面前挑战,在挫折面前更能坚持。他们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因此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并取得成就和进步。

 

因此,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也许,别人没你想的那么糟。

上一篇: 《优雅重启:节后回归的艺术》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