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家庭最重视的,恐怕就是面子了。
仿佛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后都绕不开面子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是。
“我认识你们负责人,你就帮我办一下这个事吧,就当给你们负责人个面子”;
“大家都街坊邻居的,给大爷个面子,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好吧”
然而,这些能“摆在桌面上”谈的“面子”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虽然没有明说,但却强行将你与他人捆绑、压得你喘不过气、还不得挣扎的“面子”。
他,就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
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医生。打从记事起,周围的人就说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真幸福,长大以后肯定也是很有前途的小伙子。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叫知识分子家庭,他只记得,从小爸爸就告诉他,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爸爸妈妈争光,不能给爸爸妈妈丢人。
爸爸不仅嘴上这么说,也在从行动上践行着自己说过的话。从来不管他的学习,对他学习之外的时间也没有做严格的限定,但对于他的考试成绩,爸爸却比任何人都“关心”。
“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能保持现在这个成绩吧?这样中考肯定能考进XX学校”
“最近几次模考考了多少分?XX大学没问题吧?给我们老X家挣点脸”
成绩好了能换来爸爸几句简单的夸奖,要是成绩不好,就会招致可怕的后果。可怕在哪里?他爸爸不是个暴脾气的人,所以不会动手打也不会骂,但他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孩子产生极大的愧疚心理。“辛苦养大你不容易,你吃着用着这个家里的一切,爸爸妈妈不图什么,就想你能好好听话,给爸爸妈妈挣点面子,我在外面总夸你听话懂事,千万别让我们在外人面前丢人”。
其实,没考好,不是他没努力,而是有几道题他确实不会解;名次掉了也不能全怪他,毕竟他没有超能力,不能掌控所有人的考试成绩;但这些爸爸从不会理解,只会说着相同的重复的话。于是他在这样的经历中逐渐开始认可“我的存在,就是好好学习好好表现,不给爸爸妈妈丢人,要为他们争光争脸面,即使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是理所应当”。
所以,高考的志愿不是依照自己的心愿选择的,专业也不是自己热爱的。想要逃离到其他城市的想法最终也没能实现。但他似乎都觉得无所谓,毕竟爸爸在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后向单位的同事和小区的叔叔阿姨们外炫耀了很久,每天吃完饭就出门,逢人问起便讲个滔滔不绝。回家后也会对他说:“做的不错,没让我们失望”。他就都觉得还好。
是什么时候起觉得不太好了呢?
是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喜欢的人,是与自己有着相同性别的人。他是同性恋。
他很恐惧,他知道,如果可能,这件事是到死都要对爸妈保守的秘密。也不能让别人知道,不然爸妈的面子往哪搁?让爸爸知道了非得跟他断绝关系把他从家中赶出来不可。他想,要不就让这件事烂在心里好了,但是又不能拖着一直不结婚,毕竟爸妈还想抱孙子;要不找个女朋友结婚生孩子算了?可是他根本没办法劝自己喜欢女生,他连自己这关都过不了。
他说太累了。大龄不结婚,会让爸爸觉得没面子,“凭什么人家的孩子都早早结婚,你就拖这么晚?让别人还以为你有什么问题”。向爸爸妈妈坦白自己是gay的事情,更不可能,以爸爸对面子的维护程度,他公开出柜就相当于是给爸爸判了无期。
直到现在,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他还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办法。
他很痛苦,他没办法给自己一个答复,没办法给爱的人一个答复,没办法给“面子”一个回复。
面子这个东西很奇怪,有一种诡异的“连带反应”和“强相关”。作为儿子,他使用着家里提供的资源,从小被捧为知识分子家庭的一份子;反过来,自己优秀时爸妈脸上就有光;但自己做的不好或者“同志”的身份就会损伤到爸妈的面子。是面子,将一家三口死死地捆绑在一起,是面子,让爸妈“眼里都是他”,他也无法做自己。
可是,在幸福面前,我们真的可以为了面子而放弃一切?
面子跟社会主流价值观分不开。那些符合主流价值的思想、行为、观念基本不会和面子产生冲突;而偏离了主流价值观的一切,都会被人戴上有色眼镜进行观察和评判,跟面子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很多人在面子和和幸福之间选择了维护面子,自己的面子也好,他人的面子也罢,对他们来说幸福似乎无关紧要;也有很多人在面子和幸福之间选择了后者,或许他们仍在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但是如果主流和非主流注定要被差别对待,那么,我们又为何要把面子作为唯存在的唯一理由呢?
就像前面说到的,面子牵扯的人多,波及的范围广。不是说一句话就能让它消失那么简单。
但是,你那么优秀,那么独一无二,值得为自己的幸福去争取一下。
上一篇: 《优雅重启:节后回归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