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

心理学专家谈谈什么是痛苦

心理学专家谈谈什么是痛苦

   从来不认为痛苦是丑恶的,是没有价值的,反而认为痛苦似乎更能反映人类生活的本质,但是要想说清楚痛苦要复杂得多,讨论快乐则要相对单纯一些。快乐是人们积极争取的结果,是一种正向、愉悦的心态;痛苦呢?好象不管你去不去主动争取,都会有痛苦:争取、奋斗有争取、奋斗的痛苦,放弃、退缩也有其相应的痛苦。另外,痛苦和快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是不是对立的两种情绪状态呢?如果是对立的话,为什么人们常说"苦中作乐"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从痛苦的根源谈起。痛苦起源于何处?痛苦起源于人的降生,胎儿本来生活在温暖、舒适的宫殿中,但是九个多月后他们硬被从一非常狭窄的通道给排挤出来,所以新生儿的第一反应就是啼哭,因为宫外和宫内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所有的新生儿都好象从一个王子降格为平民,他们太痛苦了。

   随着人的成长,痛苦始终与人为伴:生病、受伤的痛苦,吃药打针的痛苦,参加考试的痛苦,辛勤劳作的痛苦,养家糊口的痛苦,父母的问题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子女的问题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所以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历程,除了死亡,没有一个痛苦终结者。

   古人有首诗描述了这种命运:

     莫道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在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人生经历了这么多痛苦,那么痛苦的价值何在呢?

   首先说皮肉之疼的痛苦,它是对人的一种保护。有一种孩子天生没有疼觉,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感觉到疼痛,但是这种孩子并不幸福,常常磕得头破血流都没有感觉,需要成人经常性的保护和观察,以免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因流血过多而死亡。

   另外,痛苦是人们关心别人的前提,如果你没有在某种境地中体验到切肤之痛,你是不会对处于这种景地的人给于恰当的同情和关心的。人们常说"猩猩惜猩猩,英雄爱英雄",为什么呢?因为英雄知道成为英雄的困难和痛苦,他们有过切身体验,所以他们能够互相尊重,而那些习惯于目空一切的人,只表明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人类又是一种有感觉、有感情的动物,他们不断地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信息,世界中的一切也不断的汩汩滔滔向人迎面扑来。勇敢的人走出了封闭的安乐窝(如子宫),抓住现实这个最生动、最变动不居的东西,可是真实总会想从人的指缝中溜走,总会和人发生激烈的碰撞,需要人们顽强地与现状搏斗,以改变它,也需要人勇敢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它。在与现实搏斗和改变自己过程中,人自然会体验痛苦。也有一些人,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他们死气沉沉,躲在一个安乐窝里,虽然他们可能躲避了痛苦,但是一切生动的东西也都离他们而去。

   既然生活中充满了痛苦,那么为什么又有快乐这回事儿呢?

我们知道,父亲都是希望儿子快乐幸福的,如果可能的话,他们都会教给儿子一些取得快乐幸福的秘诀。那么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智者的化身、蜀国丞相诸葛亮对他的儿子是怎么说的呢?诸葛亮在《诫子书》这样告诉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上述这段话之所以广为流传,正是因为它符合了这样的一种生活哲理:人是一种有目标的理性动物;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志向,只要他在宁静淡泊地往前走,只要他忠于自己,忠于理想,他就是一个坦荡荡的快乐的人;那些丧失了理想、象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的人,那些急功近利的人,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他们则处于"常戚戚"的状态,永远感到焦虑、绝望,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快乐。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痛苦是一种尊重现实的生活感受,它伴随着人感知和适应现实的过程;快乐是一种忠于理想的生活态度,它伴随着积极的人生追求。痛苦的对立面不是快乐,而是麻木或虚伪;快乐的对立面也不是痛苦,而是绝望或疯狂。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玩弄痛苦、炫耀痛苦",殊不知痛苦是不能玩弄、炫耀的,因为痛苦与"玩弄"、"炫耀"这些虚伪的东西根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人们能够玩弄和炫耀的只是自己;还有一种说法叫作"疯狂地追求快乐",殊不知这根本就是南辕北辙,人们能够疯狂地追求的只是刺激。

   痛苦是自然的,是必然的,是正常的,而快乐则是我们的一种理性选择。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感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这里,笔者斗胆加上一句,"真正的聪明人,善于苦中作乐,习惯于苦中作乐"。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人为地为自己、为别人制造苦难,故意地给人、给己找罪受,以期塑造自己或锻炼别人;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只有我们自自然然、心平气和地生活,其中的苦难已经足够我们"苦中作乐"了。

   忠于理想的人是快乐的,尊重事实、向一切机会开放的人是痛苦的,那么快乐与痛苦的关系是什么呢?前面我们说过,快乐伴随着理想,痛苦伴随着真实;我们又知道,"正确的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的理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源于人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和思考。因此我们的结论必然与意歌德的观点相同:痛苦是快乐的源泉;快乐是痛苦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痛苦地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结果;"没有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没有感受过痛苦,也就没有能力选择快乐。正如《礼记.中庸》中所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没有真诚地面对生活、感受痛苦的能力,那么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更别提什么快乐。

   看到这里,有些爱动脑筋的人可能就会说,痛苦的对立面是虚伪,"不诚无物",那么,虚伪的人是不是就没有痛苦了?笔者的回答是:痛苦从来都是真实的,根本没有虚伪的痛苦。但是,虚伪的人可能会为自己的虚伪而真实地感到痛苦。如果虚伪的人还能感到痛苦,那么表明他还有救,他还有点真实的感觉,他跟现实还有点接触。如果虚伪的人连痛苦都没有了,那么他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朋友和我之间的讨论,我是这样讲的:"我没有说过痛苦是丑恶的、是没有效率的,我说的是'经常不快乐是丑恶的,是没有效率的'。在'快乐是一种习惯'那篇文章中我没有讨论'痛苦'问题,你把痛苦当成快乐的反义词了,所以才引起了这场讨论。其实,痛苦不是快乐的反义词,而是快乐的基础和源泉。痛苦是鲜和、生动、变化着的世界给人带来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想真诚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那我们就只有直面痛苦。但是痛苦并不是目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地生活才是人们当然的选择,歌德的原话不也正是这样说的吗,'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呢?'"

上一篇: 良好作息的心理益处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