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

我知道你不完美,我也是

我知道你不完美,我也是

作为一种文化,我们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倾向于奖励完美主义者,为其始终坚持设定高标准并不懈的迫使自己去达到这些标准的精神,在我们的认知中,“完美主义”词如其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属性,完美主义者=成功人士、优秀人士,形容他人或自己时,顿时觉得非常高大上非常有追求。但完美主义真的是一件百益无害的事情吗?

(图片源自网络)

 

/01/

明白这件事前我们先要清楚“完美主义”的定义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完美主义——虚幻的另一个代名词。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就连科学赖以发展的公理,也总是有着某某假设,某某前提。完美固然能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圣洁,但一个总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便会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会认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全有非得改变的理由。一种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对偏离或者失败的担心。

 

举个例子,写一篇文章,想着什么样的标题足够吸引人,怎么开头? 用什么样的素材能凸显主题!结尾怎么点题…中间若是哪个环节和自己预期的有所偏离,“哦,天哪,不行,这篇文章不完美了,我要重新写一篇!” 既然不完美,那就清零。

 

发现问题了嘛?

 

完美主义恰恰体现了我们对于结果的过分担心,Tal在“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里面说:在本质上,完美主义是一种对失败的恐惧。

 

完美主义者的人生信条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得完美。如果不能拿到100分,绝不会接受不完美的80、90分。

 

如果你也有以上想法,那恭喜你,也中了“完美主义”的毒!

 

/02/

那完美主义是怎样养成的呢?

 

心理学家简·博克和莱诺拉·袁谈到,完美主义者分为两种,一种是适应型完美主义者,一种是不适应型完美主义者。两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都对自己要求很高,区别在于—适应型完美主义者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而不适应型完美主义者却对自己不抱希望,且对犯错误极为在意。

 

显而易见,我们需要明确是什么造成了非适应型完美主义?

 

从心理学人格成因来说,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坏境、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自然物理、自我调控等是影响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对于非适应型完美主义来说,遗传+家庭+自我因素更为影响。

 

有研究表明,完美主义遗传给后代的机率在25%-40%,与此同时,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完美主义的形成有紧密联系。

 

父母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产生无助感,做事拘谨,过于介意细微错误,迟疑等非适应型完美主义的人格特质;父母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导致子女形成自信心 不足、过于束缚自己和依赖他人等非适应型完美主义的人格特点。

 

还有研究显示父母对子女期望太高、惩罚严厉往往造成子女小心翼翼、谨小 慎微及追求完美的性格; 过度保护会影响个体独立自主性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 情感温暖的缺失和拒绝、否认则易导致子女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所以,你的完美主义的形成可能并非都是你的责任,但任其继续发展,并未改善,你确实需要负全责。

 

把能力当作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是不适应完美主义者的致命根源。在不适应完美主义者潜意识里,自我价值=能力=表现。表现好,代表有能力,进而觉得自我价值高,很喜欢自己。相反,表现不好,自我价值低,不喜欢自己。因为害怕且无法忍受把自己看成无能和无价值。

 

(图片源自网络)

 

/03/

如何克服非适应型完美主义?

 

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杰西卡·普莱尔建议:

首先,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可以试着让自己放弃凡事必须完美的想法,允许自己在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事情上,不必完美。高标准不是坏事,但是,不要成为高标准的奴隶。

 

其次,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而不是放在结果上。更加关注过程,把目标分解成更小、更容易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庆祝每一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自我批评,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改变认知,从内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比起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体验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又提升了什么。相比而言,结果只是一个背景而已。如果你真的害怕结果,就多去尝试未曾做过的事,越多尝试,越多经历,就越处事不惊。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既不是全知的,也不是全能的,我们父母也一样。”

                              --·博克和莱诺拉·袁

上一篇: 心理健康: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石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