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饮食不健康?
不要忽视这个问题,因为它展现的不仅是饮食方面出现的不规律,更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一种反映。
(图片源自网络)
01.
我对食物突然就没了兴趣
“我也不知道最近怎么了,大概持续有二十多天时间,突然就对吃饭就不感兴趣了。”小刘跟身边的人吐槽着。
她原本是一个饮食挺正常姑娘,身高快要1米7,体重一直在110上下浮动。她不是吃不胖,也没有很刻意去避免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有朋友呼喊着去聚餐、或者发现哪家口碑不错的新店,她都会如约到场。
可最近,她突然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厌食症。
(图片源自网络)
“大概半个多月了,我都没怎么吃饭,不至于闻到就吐,但对食物怎么也提不起兴趣。而且,失眠头疼还心慌,长时间不吃东西胃难受,搞得更没有吃饭的欲望了”。
身边的人看着小刘体重直线下降,都挺担心,但也都没什么好的办法。似乎人多的时候她还稍微能吃点,但只要人少或者是她独处的时候,基本上就跟吃饭告别了。
“其实说实话,心情也不是很好,这不刚收假么,心情更差了”。小刘如是说,假期前后的落差也让她不是很适应。
(图片源自网络)
02.
饮食失调和心理状态有很重要的关系
饮食失调是情绪和身体双重表现出症状的一种心理状态。常见的饮食失调有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以及其它未指定的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可看做是“自愿饥饿”,通常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因过度关注体重、害怕发胖而长时间自愿处于一种饥饿的状态;
神经性贪食症也是患者对自身体重和体型的过度关注,二者的区别是贪食症患者会疯狂进食、之后再采取极端的方式来防止体重增长。
(图片源自网络)
通常,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是被诊断出饮食失调的主要人群,但是,任何性别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能发展出饮食失调。造成饮食失调的原因并不单一。
那么,哪些心理方面的原因会导致饮食失调呢?
认知和情绪影响。
传统认知中,一个人的身形——尤其是女性的体重——越来越被视为评判“美”的单一标准。当个体过分关注身形带来的影响时,全部注意力都会被迫集中到这一点,一旦超过自己的预期,就会引起焦虑甚至恐慌,然后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快速恢复到自己理想的体重。
部分家长在孩子儿童期就对孩子的外貌或饮食进行批判,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有可能发展出饮食失调。
(图片源自网络)
此外,不规律饮食还常和情绪联系在一起。
有些人心情好的时候会比往常拥有更高的进食欲望和能力,而有些人则是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将进食作为调节情绪的办法之一,给人“心情不好我就吃,吃了心情就会好”的印象。但实际上,这也属于不规则进食,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发展为饮食失调。
其他负面事件诸如承受巨大压力、感到孤独或沮丧、或者是其它不愉快的情绪,都可能导致饮食失调发生。
(图片源自网络)
03.
饮食失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饮食失调看似是“吃喝”方面的问题,但潜在的风险却是极大的,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数据表明,约有2%的女性和0.8%的男性正受到饮食失调的严重影响。
当饮食习惯持续受到干扰,身心状况都会不佳。饮食失调常被认为与焦虑、抑郁或药物滥用同时发生。接触过几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他们对自己饮食失调的问题直言不讳。
“食物对我来说已经不像是食物了,更像是一种任务。每天到了饭点,疯狂地吃很多东西,倒也不是说吃多了才有饱腹感,而是吃多了会有满足感和安全感。吃完不等消化,愧疚感立马就上来了,然后赶紧跑到卫生间去抠吐,吐不出来就吃泻药,反正怎么管用怎么来。”
画面感太强烈。
“但你知道最恐怖的是什么吗?是你拼了命努力维持的身材,突然走了样,体重突然就上升了,肚子上的肉比原来明显了。这才是最叫人崩溃的。”
(图片源自网络)
可以说,饮食失调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完全是被饮食习惯所带动的。
他们还常常会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感到沮丧或羞愧,尤其是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过度进食+极端排解的方式让他们不敢在人多或者有人的场合“松懈”,所以更多时候他们会选择独自吃饭。
当焦虑、抑郁的情绪,或是独自进食带去的孤独失落感,兼因饮食失调而起时,前者又会加剧饮食失调的程度,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很难走出来。
(图片源自网络)
04.
饮食失调如何调整
轻度饮食失调,如果能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重新制定规范的饮食计划、保持必须的营养摄入,那么症状是可以减轻的。
但如果饮食失调症状比较严重,如发展为严重的神经症厌食、贪食或暴饮暴食,那么可能需要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帮助。
营养师不仅可以在进食和营养摄入上给出专业的意见,而且可以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身体机能逐渐恢复正常的同时,应当辅以必要的心理援助。
就像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饮食失调患者是“看不到”自身的优点的,他们只会不断关注自己身上的“不足”,即使这些“不足”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完美的状态了。
(图片源自网络)
还记得文章开头的小刘吗?在医院做过检查排除了躯体疾病后,小刘找了家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师聊了聊。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小刘才意识到是第一次厌食时饭桌上发生的某些事件和感受,让她在后来产生的厌食的想法和行为。
具体是什么事情,小刘和朋友吐槽的时候并没有提起。但她的状态比之前已经好很多了,饮食习惯在慢慢改善,体重和情绪都有所好转。
饮食失调的开始可能并不引人注意,也许只是某次比平时少吃或多吃了一些食物。但如果你发现这种“常规现象”出现的频次多了、也更严重了,这时候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尽早地采取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食我所想”、健康饮食。
上一篇: 《优雅重启:节后回归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