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

压力无处不在

压力无处不在

成年人的世界里,压力无处不在。起床让人有压力、通勤让人有压力、上班让人有压力、下班还让人有压力。人际相处有压力、和父母沟通有压力、和伴侣相处也感到有压力······仿佛整个人已经被压力包围,不论做什么事都无法摆脱压力的影子。

 

很残酷,但却很现实。这就是当代人的日常:日常有压力。

 

压力是怎么来的呢?压力的产生,离不开“压力源”,也就是让你感到紧张或倍感劳损的源头,最终,这种紧张感和劳损感转化为压力。

 

压力过大,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通常,压力还会伴随着其它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沮丧、失落、紧张等。不论是哪一种情绪,给人带去的体验都很糟糕。所以,压力的缓解至关重要。

 

要想更好地应对压力,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压力。

 

压力是自我检验的标准之一——“压力源自我应对能力”。

 

压力的产生与我们在面对压力源时、对自己是否能有效应对压力源所持的信念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你对自己应对压力源的能力有没有信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但微积分这门课没有足够的复习时间,而且我数学基础不是很好,那么面临微积分课程考试的时候,我就很可能会感到有压力。

 

微积分考试就是压力源,对微积分考试的担忧和焦虑,促使了压力的产生。

 

相反,如果我有比较好的数学基础,而且相信我能够顺利通过这场考试,那么我的压力就会少一些。

 

(图片源自网络)

 

所以,应对压力的方式之一,就是提升应对能力,同时怀揣信心。

 

不同的个体,面对的压力源不同。但具体到某个人身上,他的压力源往往是类似和可预测的。

 

不论是压力还是焦虑,总是固定出现在某些方面。比如,一个社交能力不足的人,在面对各种需要进行自我展示、或与陌生人交谈的公共场合,都会感到压力倍增。

 

所以未来假如要他做公开演讲,极有可能他会体验焦虑和压力感。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他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能力提升的同时信心也会有所增长。压力是一种情绪状态,是对可预见、未发生事情的担忧。而能力和信心恰好能够有效化解预这一类负面情绪,是应对压力的不二选择。

 

任务具体化,而不是概括化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具体化的任务反而会让人的压力减少呢?难道不是越具体压力越大吗?

 

这么说也没有错,但它忽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行性。可行性越高,才越会激发人行动的欲望,而不至于让人在行动前就放弃。

 

相反,那些概括化的东西(我今天还有活儿要干),听上去过于笼统,与具体化的任务相比(我今天要看20页书),更容易让人感到焦虑,不是吗?

 

(图片源自网络)

 

循序渐进,有计划地完成每一件事

 

如果你不是一个行动能力超强的人,那么同时堆积很多事情肯定会让你感到心烦意乱。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堆积的事情拆解开来,一件一件去完成。

 

很多人在描述自己的压力事件时,总会不由自主跳到其它压力事件上去,这些压力事件源源不断,一件一件侵蚀着内心。光是描述这些压力事件都要花费很久,更别说是解决它们了。

 

就像一团毛线,找不到头的时候,只会越缠越乱。找到头,把它拆开,再重新去组合,这样就顺利多了。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与其把有限的注意力分散到很多件事情上,不如集中精力专注去做一件事。主动降低压力感和焦虑感。

 

其实,还有很多点都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比如:放弃糟糕至极和完美主义的想法、积极归因、相信自己有持续改变的能力等。

 

克服困难的办法很多,只要怀揣信念。压力更多时候都是主观造成的,相信压力可以缓解、相信自己的处境可以改变,离成功就不会太远。

上一篇: 良好作息的心理益处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