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教师如何在学生管理中进行自己的情绪管理

教师如何在学生管理中进行自己的情绪管理

教师小刘刚走进教师,就发现班级里乱成了一锅粥:王毅和李旭涛这两个人打起来了。他俩互相撕扯着,像两只好斗的公牛,小脸通红,青筋爆起,周围的一群人也在旁边鼓噪着看热闹,班长郝敏似乎想拉架,但不知从何下手。刘老师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冲上来了,新学期带的这个班真不让人省心,三天两头出事,尤其王毅这个捣蛋鬼,学习一般,纪律很差,还总惹事,三天两头打架,这次肯定又是因他而起。她快步走到两个人跟前,一把拉住王毅,训斥道:“别打了,别打了,你说说你除了会打架,还能干什么?”没想到,刘老师不仅没有拉动王毅,他挣扎着一回手,反而给了刘老师一个耳光。大家都呆住了。

教师必须注重情绪管理

现实的教育中,许多的教育事故的出现,都与师生的情绪有关,牵扯到教师的情绪管理问题。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最先由因《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一书而成名的丹尼高曼 (Daniel Goleman) 提出来的。情绪管理是指通过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情绪管理,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我,排解生活中的矛盾,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而且,通过控制自我的情绪能够更好地影响他人。
案例中的刘老师,学生打了耳光,当然很委屈,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事件的缘起也和师生的情绪有关系:学生打架,正处在情绪激动中;老师批评学生,也处在情绪冲动中;在加之周边人的围观和鼓噪,事情的演变也就不难理解了。
教师的情绪管理包括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学生管理中的情绪自我调节。如案例中所描述,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许多教师之所以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因为随学生情绪而动,受了学生情绪的影响,被学生“气”到了,然后做出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酿成了事故,甚至有的教师也因此离开了心爱的教育岗位。因此,在教育领域,教师的情绪管理必然是先了解学生情绪的规律,才能不受其作用,继而调整自己的情绪,控制学生的情绪,完成教育工作。

认清学生情绪发展规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管理中的教师情绪调整首先要理解学生的情绪规律。美国神经心理学家保罗.麦克里恩认为,人的大脑是三位一体的,可以分为旧皮质(脑干及小脑),或称爬行动物脑;边缘系统,或称古哺乳动物脑;新皮质,或称新哺乳动物脑。三个脑各司其职,彼此相连又相互独立运行:
1. 爬行动物脑,也可以说是“基础脑”,这个大脑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与自动机能,诸如呼吸与心跳。大脑的这个部分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简言之,这个脑比较原始,让我们活着。
2. 古哺乳动物脑,也可以说是“情绪脑”,这个大脑与情感、直觉、哺育、搏斗、逃避、以及性行为紧密相关。当这部分大脑受到弱电流的刺激,多种情绪(恐惧、欢乐、愤怒、愉悦、痛苦等等)便会滋生。简言之,这个脑让我们有情绪。
3. 新哺乳动物脑,也可以说是“理性脑”,这个大脑具有的高阶认知功能,令人类从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麦克里恩将脑皮质称作是“发明创造之母,抽象思维之父”。这个脑控制着人的抽象思维,理性思考与言语能力。简言之,这个脑让我们有理性。
正如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有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从基础脑到情绪脑再到理性大脑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三个大脑并非齐头并进,一下子都成熟的。最先发展的是基础脑与情绪脑,而理性脑则最后发展完备。具体到学生,理性脑与情绪脑的发展并不平衡,青少年时期基础脑和情绪脑已经基本完备了,换言之,他们能跑能跳,能哭能笑,能开心能愤怒,然而,他们的理性脑还没能成熟起来,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
1. 情绪情感丰富强烈。青少年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他们的情绪、情感丰富强烈、爱憎分明,充满了热情与激情。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血气方刚、年轻的人,火热的心”正是对这一特点的描写。
2. 情绪情感两极性明显,摇摆易变。青少年情绪情感容易波动,即容易在两极之间迅速变化,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青少年的情绪活动体验敏锐,转化迅速,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时而强时而弱,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时而内隐时而外露,情感变化比较激烈,出现两极分化。细微的事情常能引起激烈的反应,冲动性明显,情绪的斗争异常激烈,故霍尔把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学生情绪的易激惹与理性脑的不完善,注定在情绪上要多发事端。而此时,从大脑的“三位一体说”来看,教师的理性脑基本完备了,因此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当首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责无旁贷了。教师如果再控制不住情绪,必然产生师生丧失理性,冲动多发。
<!-- more -->

教师自我情绪管理

关于情绪管理的文章著述诸多,情绪管理也包括体察、表达、纾解等方方面面,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作为教师这种职业,笔者认为简单一句话:“不生气”,这是教师情绪管理的第一步职业修炼。为什么呢?
第一,生气无益于问题解决。如文章开始我们所讨论的案例,刘老师看到学生正在打架,自己气不打一处来,也丧失理性去批评拉扯学生,结果怎么样,被学生打了一耳光,问题也没有解决。生气无用,其实也是教师无力的表现。
第二,生气会对自身的健康不利。毋庸讳言,情绪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当一个人冲动的时候,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一个人长期出于生气等负面情绪中,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
第三,有的学生就要“气”老师。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叛逆期,而叛逆期的表现就是要处处和老师对着干,你说东我偏往西,你说南我偏向北,老师生气就是他们的目标,这样,才能体现他们年轻的独立性与个人的价值。这时候,教师为学生的叛逆而生气,恰恰会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喜悦,因为你的生气,恰恰证明了他的与众不同和个体独立。
虽然以上这些理由,但是有的老师到了现场还是沉不住气,“谁遇到这样的学生不生气啊?”平时也知道上面这些道理,但到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一个简单的小办法就是事先打一个“预防针”:作为老师一定要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家庭教育丰富多彩,学生来源也是多样的。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甚至一定会遇到难缠的家长,变态的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常态,遇到了,并不表现你工作不努力,丝毫也不意味你做得不够好。其实,从另外一方面讲,即使你用尽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即使是那些带着各种名号的优秀教师,也不能让所有的家长和学生满意的。教育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各种人,你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
因此,到学校之前先打一个思想上的“预防针”,提醒自己:今天就可能遇到各种事,我首先要做到的是“不生气”,有备无患。

从教师情绪到学生情绪

教师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要在情绪规律认知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实施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换言之,教师在遇到情绪问题的时候,首先提醒自己做到情绪平稳,接下来就要处理学生的情绪,然后才是摆事实讲道理。情在理先,先情后理。
在回到本文的案例,面对学生打架,即使小刘老师对事情的是非判断正确,批评得也有道理,但这样做也不合适。原因在于:许多师生冲突的案例表明,冲突事件的起因往往并不大,但造成严重后果的,往往具备学生情绪激动、周围人群围观、教师价值判断三个条件:
* 情绪激动,学生大脑发育不完善,激动时理性脑控制不了情绪脑;
* 人群围观,学生往往更为顾及自己的脸面,更爱面子;
* 教师的价值判断,即当场就指出谁对谁错,即使说得对,也会使被批评者难堪。
这三种因素集中在一起,就必然造成师生言语甚至肢体冲突的后果。
那么,面对学生的冲突,教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自己要稳定情绪,叫几个身强体壮的男生来把两个同学拉开;然后,叫两个冲突的同学回到座位上坐好;同时声明,先别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开始上课。至于两位冲突同学,通知他们下课后到教师的办公室,再接着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呢?一要其他学生把同学拉开的意义在于,现在的学生发育好,如果亲自出马,尤其是女教师,真不见得当时能拉开,而且拉的时候手轻手重,也会令学生产生教师“拉偏架”的想法;二是先上课,课后再处理,拖一拖处理的好处在于这样给学生一个情绪冷静的时间。这样做,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学生由于情绪还处在激动阶段,必然无心上课,并且互相不服,甚至相互约定放学后再干一场之类的;但是,过一段时间,两个人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了理智,想的就不是如何去决斗,而是下课后如何对付教师了。而主要矛盾发展到如何避免教师的处分,教师的工作就好做了。
总之,当学生发生冲突时,或者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如果有旁人在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先把激动的学生情绪平稳下来为第一要义。

上一篇: 冥想与大脑的和谐之舞

下一篇: 没有谁不被別人评价的,但别活在别人的评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