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拖延症和提前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拖延症和提前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相信大家对拖延症都不陌生。身边很多人、或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许就是拖延症患者。拖延症患者会表现出很多特征,最典型的,就是会把计划要完成的事情在有效期内无限往后推迟。

 

换下的衣服还没洗?今天才周四,到了周六再洗好了。

转眼到了周六。

早上不想起床,下午再洗吧。

到了下午。

晚上再洗吧,晚上也没什么事,顺便把地拖一下。

到了晚上。

太困了,实在太困了,明天还有一天,明天再洗吧。

……

 

就这样,拖了超级久,终于鼓起勇气来到洗衣机前时,发现,洗衣液用完了。

哦,上次说买洗衣液,忘了。

 

(图片源自网络)

 

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的行事风格。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行动。这样决绝的意志,也是感动了很多人……

 

但你知道吗?在拖延症的对面,存在着一种症,叫“提前症”。

 

提前症与拖延症恰好相反。拖延症患者会把事情拖到不能再拖才去做,而提前症患者则在deadline之前很久,就把事情提前完成了。

 

就拿旅行定机票这件事来说。有拖延症的人,在出发前一个礼拜是不会买好机票的,他们可能反复看了很多次,对比日期、对比价格,但也只是看看而已。因为最终敲定就是一瞬间的事,再不敲定就不用出门了。

 

而有提前症的人,则会早早开始看机票,而且不会反复花费太多的时间。即使要熬夜定机票定行程,他们也在所不辞,因为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一件事拖着不做更痛苦的了。

 

很难想象有拖延症和有提前症的人住在一起会是什么场景。可能会有很多名场面发生吧……常说“同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但拖延症和提前症,谁会低头呢?

 

抛开其他因素,拖延症和提前症最大的区别在于:完成任务的风格。

 

一件事什么时候开始做或什么时候完成才最合适呢?有提前症的人说:当然是早早开始准备!拖到最后一分钟?我才不相信这样能完成或做好这件事呢。拖延就是因为缺乏计划或提前制定计划失败,才拖延的。

 

有拖延症的人听了表示不服:为什么要那么冲动、还把自己弄的那么紧张呢?早早行动听上去不错,但它不会打乱其他计划吗?所有事情都提前做、一把抓,岂不是分不了轻重缓急了?为什么要活的像个大型“任务速度完成机器”呢?

 

(图片源自网络)

 

二文和她的男友都从事码农工作。二文是出了名的能拖延,任谁催都不管用,“你可以说我,但你没办法强迫我,我是坚定的拖延拥护者”。

 

而二文的男友,虽说没有提前症,但也习惯尽快把事情做完,起码不会拖到最后一刻。他俩还是常常会为这些事小小地争执一下。尤其是和工作相关时。

 

有一次,两人都面临各自公司的季度考核,而二文考核内容还包括一个限期任务。二文一如既往贯彻着不到最后不开始的理念,但男友早就着急的不行了。

 

“为啥不每天做一点?这样最后任务会轻很多啊”。

“能一两天加急完成的事,我为什么要每天都做?”。

“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一时爽、火葬场啊”

“那也比天天火葬场好吧”。

 

其实,不论是拖延还是提前,都没有比对方优先或高级。对提前症患者来说,隐形的思想负担要远远大于可见的体力和其它负担,只有早早开始,才能缓解思想负担。而对拖延症患者来说,拖延的行为使得他们受益,不仅在deadline之前的效率出奇的高,又没有耽误其它时间,思想负担虽然也有,但还不足以让他们提前行动。

 

只有相互理解、做好责任分配、达到充分信任,才能消除或缓解拖延症和提前症患者之间的冲突。有着极端行事风格的两个人在一起,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受到影响,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调和。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一下对方的需求和价值观,甚至可以建立相互学习的关系,毕竟两种行事风格都有其可取之处。

 

就像二文说的,可以说,但不可以强迫。可以不接受,但也不必歧视。多一份理解,相处起来就容易多啦。

上一篇: 冥想与大脑的和谐之舞

下一篇: 没有谁不被別人评价的,但别活在别人的评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