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倾听≠安慰+建议

倾听≠安慰+建议

我们现在时常听到倾听这个词,那么,什么是倾听?如何做到倾听呢?倾听他人是观察、感受他人、了解他人的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想要做到以上几点,首先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哲学家马丁·布伯对此作出了一段描述“尽管我们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中的每分每秒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这张新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用全身心倾听。”这句话说的就是,即使我们有过相似的经历,遇到相似的人,做过相似的事情,在某个时刻我们要面对的还是不一样的人和事,如果没有倾听,我们是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的。

 

(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让我们做到全身心倾听并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有些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倾听,不就是听嘛,这有多难。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提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自己的态度和感受。而倾听需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可以让对方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痛苦。就好比“你做与不做,我就在那里。”

 

试设想,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一次和闺蜜聊天的时候,我们的对话提醒了我,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

 

有一天,闺蜜试穿新买的衣服,然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丑的像一头猪!”

我看了眼,那件衣服除了稍微有点儿紧,但是款式和颜色都很配她,于是我就说了一句:“你穿这件衣服很美丽,你是最漂亮的girl!”

然后,她白了我一眼:“你的良心不痛吗?”然后脱下衣服方会袋子说要退货。

其实,那段时间她在减肥,是为了等男朋友过生日的时候穿,但是辛苦减了那么久却没什么成效,难免对自己有些失望。我当时的安慰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她也只是想要我留意她的感受。的确,再放入衣服的时候,从镜子里看到她眼里含着的泪水。

 

(图片源自网络)

 

心理学家霍利·汉弗里曾经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常常认为,在亲友感到痛苦时,我们应该想办法使他们感觉舒服一些。然而,急于采取行动可能就会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和同情之间的区别。

上一篇: 心理咨询:心灵的抚慰与疗愈

下一篇: 没有谁不被別人评价的,但别活在别人的评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