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心理学,让我们更快乐.
意见相左是不可避免也是几乎每天会上演的事情。“咱俩说好去旅游,正好快放假,去北方怎么样?北方这个季节旅游最好了” “哎呀,北方没什么好看的,我觉得我们还是去南方吧?”“博尔索纳罗当选巴西第44届总统了,你怎么看他当选后巴西的发展?” “作为极右翼人士,他的手段也许能帮助巴西摆脱困境”“我倒是觉得,他的右翼身份给巴西...
旅行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大家没事的时候就在商量假期去哪里玩。旅行的版图已经开发的越来越大,每个目的地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就像总有人说,西藏是净化心灵必去之地,巴黎是追求浪漫的圣地。那么这些地方真的有这些神奇的“功效”吗?
最近被一部日剧刷屏《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单单看剧的名字就能猜到这可能是一部自带“丧”体质的剧。野兽是什么,狮子、棕熊、非洲豹,这些叫野兽。那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差不多就是羊啊鸡啊猪啊什么的。果不其然,剧的一开始女主角(也就是大家都爱的Gakki!)就在工作中被虐的体无完肤:做不完的工作、连环夺命催的老板、逃避责任且甩...
其实像小五这样的人并不是极端个例,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有好些人都像小五一样纠结,不停地喜欢或爱上“得不到”的人。他们最享受的是追求阶段,因为这个阶段他们可以不需要其他理由地付出(追求示爱),而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被拒绝的可能性最高,也就意味着他们更可能尝试到“被虐”的滋味,“隐隐作痛”的感觉才是他们在一段关系中追求的最高...
还记得小时候,本来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可突然脑子里就开始想:我现在还小,可是有一天我竟然要老去,死去,然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所做的一切都失去意义,没有人会记得我,这个世界以后就跟我没关系了,这可怎么办……
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中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变迁(1987-2015)》,文章采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在2015年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了价值观的调查,并与1987年、1998年、2004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